湿疹是一种特异性的皮炎(AD)。0-2岁属于特异性皮炎婴儿期,主要表现有皮肤干燥、瘙痒、渗出。皮疹多分布于宝宝的脸庞、额头和头皮,会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。
除了皮肤表现外,有些宝宝也可能伴有其他特应性疾病,如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蛋白质过敏等。
常见原因
湿疹的发生一般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。
❶ 通常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中有特应性皮炎、过敏性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,宝宝得湿疹的概率也会比较高。
❷ 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加重诱发:
吸入变应原:如尘螨、动物皮屑、花粉等;
食物变应原:食物过敏可能是婴儿期湿疹的诱因之一,但牛奶、鸡蛋等食物过敏则大多会随着年龄的增加、免疫耐受的形成而逐渐减轻;
触性变应原:合成纤维、毛织品、洗涤剂、自来水、汗液、日光等;
感染:是重要的诱发因素;
情绪因素如压力、焦虑(儿童期晚期和青少年期)等往往能加重病情。
一般处理
寻找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
❶ 食物,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、过敏原检测、饮食回避和激发试验来针对性回避过敏原,并注意保障营养;切勿擅自盲目忌口,必要时可咨询营养师。
❷ 勤洗澡:汗液刺激,是重要的诱发因素。洗澡可以去除汗液,减少皮肤表面变应原和微生物的刺激。
❸ 延减少物理刺激:选择合适的衣物、护理用品等;保持空气湿度50-60%。
❹ 避免环境因素:包括特定季节的吸人性变应原、有机溶剂如甲苯等。
❺ 控制感染:发生细菌、真菌感染时,在明确感染后应针对性治疗;正常清洁皮肤可减少微生物定植,应避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
❻ 缓解压力、紧张等不良情绪;
❼ 避免搔抓:打断“瘙痒一搔抓一瘙痒加重”的恶性循环。
基础治疗
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
❶ 洗澡:
洗澡能够帮助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微生物;
盆浴更佳,水温32-37℃,避免水温过高。每日1次或两日1次,避免过于频繁。
继发细菌感染时要仔细去除痂皮,使用无刺激和低致敏性清洁剂,可含抗菌成分。
❷ 保湿:
是维持期治疗的主要手段,应做到足量和多次,每日至少使用2次。
含花生或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会增加部分患者的致敏风险;
当发生感染时,单独使用润肤剂而无有效的抗炎治疗,将显著增加发生播散性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风险,应当注意;
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,可减少和推迟湿疹的发生。
药物治疗
❶ 外用糖皮质激素目前是治疗和控制各期AD的一线药物;不能滥用或过分恐惧糖皮质激素
应跟据年龄、病情严重程度、部位和皮损类型选择不同强度和剂型;
尽可能选择中、弱效激素,尤其是薄嫩部位应避免使用强效激素;
面颈部易吸收激素,故应短期使用,并逐步减量。
❷ 抗组胺药
抗组胺药能缓解合并的过敏症状;
根据个体情况,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物(具体请遵医嘱)。 |